编辑按:四月初公司为了新媒体业务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其中,“谁偷走了我风雨过后的那道彩虹”一位年轻应聘者的签字让我感触颇深不能平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经历风雨无数,“彩虹”却迟迟不来,十年里细数整个广西设计圈也是如此,很多非常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始终不温不火,看不到“彩虹”而深陷困惑,幸运的有些人成功晚成,但如张爱玲所言:如果成功来得太晚,也不至于那么痛快!大师,就该是当代的大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文以献给大家,希望能够对每一个设计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作者:IDOL锋范黄日伦
(文/黄日伦)近日,一老友前来探访,第一句话就是感叹:“许久没有看到《IDOL锋范》杂志了,这份杂志对于我做设计和家居建材经营都十分重要……”似乎他还是钟爱纸媒的,所以他还是没有关注到IDOL锋范已向新媒体发展些年。但他的话却让我想起前年在意气风发装饰创始人卢发家庭聚会时,当时,一位从浙江来到南宁经营建材生意的80后创业者刚好也在席。得知我是《IDOL锋范》创始人当场万分激动,杯盏不停。她无不动容地说:“您出版的《设计人才宝典》影响了我的前途,是我每晚必看并枕着睡的工具书籍,里面每一个设计师我几乎都能够背下来,书籍是我打开市场销售的第一步,在这举目无亲的城市里,IDOL锋范让我拥有了人脉和资源……”且不说那些陈年旧事罢,但2019年是《IDOL锋范》创刊第十个年头了,不是我自诩,它着实成为广西设计与家居建材领域非常重要的一员。我闭关多时,不是因为分心更非要去放弃,刚好相反,我正以全身心的最高专注在复盘,矢志要为十年锋范升级、革新,思考设计、家居建材行业的本质需求和发展燃点。此时此刻,IDOL锋范下个十年计划的创新项目即将公示于众服务大家。
改变,甚至放弃固有的思想和思维。这适用于走在前列的传播领域,同样适用于日新月异的其他各个行业、领域。
今天先聊设计领域、设计师这个群体。十几年前我就在报社从事新闻媒体工作,负责的采编方向是泛家居产业,于是从那时起便几乎天天行走于设计师、家居建材商群体之间。十几年来,我接触了全国大量的设计师,发现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不论是正式访谈还是闲聊场合,但凡谈起设计师品牌包装,多数人都会面露不悦,甚至直呼设计师不是包装出来的。在设计师看来,设计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还保留着诸多艺术的清高甚至于傲冷,即使迫于现实而不得不打折扣,要这么赤裸裸地谈论纯商业化的“包装”甚至探讨如何“包装”自己,还是难以启齿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情况已经有了显著变化。虽然大家对“包装”一词还是没有太多好感,但如果换用“打造个人品牌”、“塑造个人形象”之类的语句,广西绝大多数设计师们都已经能接受和认可,并且表示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提升。
设计师自我“包装”无可厚非
当然,也有少数设计师敢做第一批吃“包装”这只螃蟹的人。但正因为前文所说的缘故,他们曾经饱受诟病,虽然赢得了业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尊敬,却往往被同行嗤之以鼻,在广西如此,全国也是如此。
以广西炙手可热人气甚众的青年设计师徐代恒为例,在2013年很多设计师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他不仅以沙龙推广作品,更是登上《IDOL锋范》的封面向大众传播他的设计思想,一时成为人气名气双旺的80后青年设计师代表之一。放眼全国,以知名室内设计师高文安为例,N多年前当绝大多数人还在拼命低调坚持清高的时候,他高调推广设计作品,广泛参加各种竞赛、论坛、讲座、电视节目、也接受IDOL锋范杂志封面人物的访谈等,还特立独行出版健美写真集,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声名鹊起,赢得了“香港室内设计之父”的荣誉。为什么他能被称为“父”,难道与其同一批的设计师们水平都不如他吗?非也!只是在当时室内设计不为人们所重视的情况下,是他第一个站出来,让业内外的人认识了他,也重新认识了室内设计这个行业。有了品牌知名度的帮助,高文安接下来的发展(尤其是在内地)可以说是顺水推舟,一帆风顺,比他人容易了许多。
从事设计20余年的施增南会长对设计师品牌塑造也颇有感触,今年3月底在广西媒体团--媒联社22家媒体记者访谈中,便呼吁本地设计师要加强对自己的包装和宣传。他表示,三年前他的团队曾为一家全国连锁娱乐公司做方案,甲方虽然对设计方案非常喜欢,但考虑到设计师缺乏全国知名度,最终还是拒绝了合作,最后还须我本人亲自挂帅,在“盛名”之下方能签下合作。这件事说明,依照广西设计师传统的、清高的、保守的在幕后默默做设计的职业模式,想做强做大相当困难,于情于理,都应该转换思想,引入现代的品牌包装理念。
互联网新媒体“包装”不可或缺
通过历年锋范奖设计大赛可以看出,近年广西室内设计师水平提高很快可与全国争高下,但我们经常听到类似“XX项目花大价钱请国内的某知名设计师来做,效果不过如此,我们广西一线设计师去做可能还更好”的议论。越来越多人开始像施增南、徐代恒一样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尝试推广自己。
当下设计师们最常用的品牌推广方式有4种——参加比赛、参与论坛/讲座/演讲、发表专业文章、出版著作集。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不够系列和专业的,我一直认为策划性的包装和“网红式”打造是每一个室内设计师成功的第一步,而通过专业设计赛事和学术论坛来打造个人品牌是在业内树立威信最好的途径,“设计师孤芳自赏是不行的,首先要让行业、大众认识你”。至于出版著作,近两年也为大家所热衷,国内但凡知名的设计师都相继出版个人专辑。
同时,时下人们都习惯上网搜索信息、上微信寻找内容,甲方和业主们寻找设计师合作也不例外。网络推广、新媒体推广成为迅速崛起的第5种设计师品牌包装模式。如果说前4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业内人,那么网络传播就能让大众迅速认识和了解设计师品牌,从而为设计师汇集更多潜在客户。
美国大卫.巴斯特.帕金斯曾提过,设计师要改变原有的生存模式,充分运用网络的力量。“通过网络,让大家知道你是谁,与大家分享你的思想、建立你的朋友圈,让更多客户主动找到你”。但是,在广西很多设计师特别是设计事务所业务来源居然还是单纯的靠身边朋友介绍,没有任何市场营销概念可言。这种情况最直接的结果是业务“青黄不接”,然后整天“喷”业主毫无审美和品位的都选择了营销型的装修公司。这种埋怨市场的思维是缺乏一个企业领袖气质的,作为室内设计师既然选择了创业就应该加强学习管理、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市民在选择设计的时候根本不知识优秀的设计师他在哪里?通常图个方便只能够选择他熟悉的公司或跑北上广深寻找他认为网络上找到的“大师”。
可喜的是,大家对网络、微信、微薄、头条和抖音的接受程度正飞速提高。据观察,年轻思想开放的广西青年设计师,他们在创业初期时就敢于花费大笔资金进行“包装”,像去年涌现出来的一批青年知名设计师卢富喜、陈谓阳、杨薪、李志高、杨智斌、陈鹤一、易国喜等人他们都是思想活跃快人一步,在自己创业路上敢于“包装”敢于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大众,他们不奢芸芸众生都喜欢自己的作品,而是让喜欢自己风格和真正热爱自己设计的人成为长久的合作伙伴。
总而言之,不管用哪种模式,设计师自我“包装”是必须的。当然,这种包装并非脱离现实、夸大其词去粉饰和吹嘘自己,而是指在脚踏实地提升设计水准的同时,让大家知道你的名字、你的作品,知道你的努力。
以往在艺术界(尤其是绘画界)经常有某位艺术家归西后其作品才被众人知晓并热捧的例子,室内设计是大众化的艺术,不需要这样凄苦的孤芳自赏。
与时间赛跑,让未来的美好从当下开始。
大师,就该是当代的大师。